头条

探究 TG Bot 的缘起、现状及何去何从

文 / 币门户 来源 / 阅读 / 5531 1年前
随着 Banana Gun 发售代币的消息,在冷清的市场中再次带起了关于 TG Bot 的热度,本文将借着这些讨论与热度,重新回顾一遍这个众议纷纭的赛道,也对其未来的可能性进行一些探讨。


撰文:Mask Network


随着前段时间 Banana Gun 发售代币的消息,在这冷清的市场中再次带起了一波关于 TG Bot 的热度。有人认为 TG Bot 不过是趁着土狗币起势的一波流;也有人认为背靠着 Telegram 这个巨大的流量池下,TG Bot 获将是下一个巨大叙事的开端。本文将借着这些讨论与热度,重新回顾一遍这个众议纷纭的赛道,也对其未来的可能性进行一些探讨。


TG Bot 因何而起


因交易体验而生的需求


Telegram 作为一个高度开放且自由的的社交应用,利用开放的 API 构建三方端和脚本一直是其中的一大特色,早在各种 Crypto 相关的 Bots 出现之前,TG Bot 已然形成了自己的生态(虽然十分零散),主要由各类围绕自动化脚本和移动端推送两个核心特性,基于 IFTTT 逻辑构建的通知型和效率型 Bots 组成,比如股市价格追踪、RSS 订阅、群组管理等等。


而由于 Crypto 与 Telegram 高度重叠的用户群体,以及尤其在移动端上那并谈不上好 Web3 用户体验,哪怕是简单的交易流程,也涉及到多个步骤甚至是多个 app 之间的跳转操作,还有可能面临公共节点拥堵、被 MEV 攻击等风险。因此,一些敏锐的开发者们便开始尝试用 TG Bots 的自动化脚本对体验进行优化,因此市面上开始出现一些 Crypto Tracking & Trading Bots,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就是 Maestro。


早期冷清的 Trading Bot


Maestro 是一个集监控通知和交易狙击于一体的 TG Bot,是一个早在 2021 年 10 月便发布了的老项目。起初项目名叫 Catchy,发布了自己的代币,Bot 具有监控 ETH 和 BSC 代币和钱包的功能,但一直无人问津,甚至其首次的代币预售因为参与人数过少而失败推迟。直到 2022 年 8 月份,Sniping bot 上线,并将项目更名为 Maestro 后,渐渐地开始积累到一小波 Trader 用户。


可惜项目方在之后无论尝试哪种运营方式,其用户量和声量一直被卡在一个瓶颈当中。一方面,当时的用户对于交易体验提升的敏感度比较低,普遍大家都已习以为常;另一方面,TG Bot 要实现各种自动化交易的前提,是要提交钱包私钥,或者使用一个由 Bot 生成的托管钱包,这让大部分对安全性高度敏感的 Crypto 用户无法接受。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 2023 年的春天。


土狗季的来临


伴随着 3 月份 Arbitrum 的代币空投,低迷的加密市场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土狗季。随着 4 月份 Arbitrum 上以 AIDOGE 为首的「蹭型」代币空投土狗,以及 ETH 上以 PEPE 为首的「梗型」Meme 土狗的出现,铺垫出了后续包括 LADYS、TURBO、COCO、TEST 等一系列的百倍甚至千倍的土狗币神话,吸引了大量的场内资金与 Crypto 用户的参与。


但由于糟糕的手机端交易体验,导致大量无法 24/7 驻守在电脑前盯链的用户很难参与进去。以跟单为例,倘若用户在某个手机端的 app(interface、zapper...)发现了目标钱包发起了一笔交易,若想要完成交易复制,则至少需要:


  1. 点开交易详情
  2. 复制 token 合约
  3. 切换至钱包应用(需事先打开 Uniswap 界面且完成了登录授权)
  4. 粘贴合约地址 + 点击风险确认
  5. 输入购买金额
  6. 确认报价并购买


这一套流程的整体耗时大概会在 10 秒 - 1 分钟不等,取决于用户手速与网速,而这对于与时间高度敏感的土狗币而言,意味着云泥之别。毕竟有些土狗币的生命周期可能就只有 3 分钟,1 秒的差距就是砸盘人和接盘人的区别,那可是生与死的距离。


因此,更加高效的工具就成为了江湖中大家趋之若鹜的屠龙宝刀,以 Trading Bot 为首的 TG Bots 也在这个时候浮入大家的视野。


同样是一笔跟单交易,通过 Trading Bot 的设定,不仅能自动监控和跟踪特定钱包,且复制流程延时基本只在几个区块内,同时还能避免 MEV 攻击,甚至能自动在止盈比例卖出。


而其中,抢 0 块的功能更是让原本只有「科学家」才能完成的操作,变成了有手(有钱)就行的操作,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其本质上改变了玩家之间的制衡关系,在任何游戏当中基本都存在 2 个重要的群体,土豪玩家和技术玩家,技术玩家通过卓越的技术获得优势和地位,而土豪玩家则通过氪金砸钱获得优势和地位,一个好的游戏平衡是能让两者在一个点位上获得相似的优势,但在过去,土豪玩家基本被「科学家」们吊着打,直到 Trading Bot 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因此可以看到,即便像 AlphaMan 这种年费动辄几千 U 的 Bot,依然能拥有着稳定的用户群体。


上述的种种,让 Trading Bot 连带着整个 TG Bot 一起火了起来,可以说是第一波落地的 Intent-centric 应用。从图中可以看到老牌项目 Maestro 的用户量,正是在 4 月中下旬开始进入井喷期。



而在此期间进场的 Unibot 也凭借 7 月份的 $LOOT、魔性抖音视频带起的 $YYY 和死灰复燃的哈利波特 $BITCOIN 等土狗币热度乘风而起,并于此期间推出网页端的 Unibot X,用优质的交易体验圈住了一大波双端用户。由于有着发币的优势,Unibot 成功的将自己的代币从 7 月 15 号的 $57 拉上了 ATH $199 美金,市值最高时达到 2 亿美金,成功坐稳当时 TG Bot 第一龙头的交椅。



TG Bot 现状如何


仍由 Trading Bots 主导


从 Coingecko 的 Telegram Apps 板块可以看到,目前市值排名前五的除了 2 个非常纯粹的 Trading Bots 之外 *(Maestro 尚未发币)*,便是结合了 AI 概念的 Bots,但在实际使用上来看,虽然融合了 AI,但其核心的功能仍然以交易为主。



其中 PAAL AI 是一个允许用户自定知识库来部署自己 GPT Bots 的平台,其使用了 GPT 4 模型,并可接入网络和实时的链上数据来回答用户的问题,但其核心的盈利模式主要来自于代币 4% 的双边交易税,目前其也正在开发自己的手机端交易应用 Paal X,包含了如 Sniping 等各种常见的 Trading 功能。


ChainGPT 也是类似,在 Trading Bot 的基础上,融入了链上查询、合约生成、NFT 生成、合约审计等由 AI 进行自动化处理 Web3 的功能。而 AimBot 则是一个 AI Trading Bot,由 AI 来当交易员,获得的利润通过协议分配给 Token Holders。


当然,除了 Trading 之外,也有像 Collab.Land、Guild.xyz 此类中间件型的 Bots;以 @wallet 为代表的各类 TG 钱包;以赌场游戏为主的游戏 Bots 等等。由于这些应用相对于 Trading Bot 而言没有那么的去中心化,所以其实际使用情况较难分析,但这些应用的场景普遍较为有限,因此整体热度并没有 Trading Bot 那么的火。


比如以 Collab.Land、Guild.xyz 为代表的 Gating Bots,在 Discord 生态中堪为龙头,但由于 Telegram 的用户身份 / 权限体系并不像 Discord 那么丰富多样,在 TG 中的一个 Channel/Group 内最多就 2 级权限:管理员和普通成员,导致这类 Gating Bot 在 TG 生态下很难有用武之地。



钱包类应用大部分都基于 TON 生态,能兼容 EVM 的钱包又会涉及到私钥导入的问题,导入私钥这个操作对于本地钱包而言或许尚能接受,但要在一个社交应用中导入私钥,是一个会令许多 Crypto 用户所担忧的行为。


而赌场游戏的人群虽然看似与 Crypto 重叠,实则不然,加密货币的交易,尤其是各种土狗币的交易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赌性,足以满足 Crypto 赌徒们的需求,且大部分的赌场游戏底层还是中心化的操作,反而会被 Crypto 用户所看不上。其中虽然有一部分完全去中心化的赌博协议很有意思,但其解决的问题本质上还是针对传统的博彩用户,而同时又需要这类用户熟悉 Web3 的操作,因此目前这类 Bot 的受众也相对较小。


因此可以说,目前的整个 Crypto TG Bot 赛道,还是被 Trading Bots 所霸占。


熊市中仍较亮眼的数据


从 Dune 上的数据来看,截止至 2023 年 10 月 8 日,整个 Trading Bots 的整体表现在相对低迷的熊市中还是上算得上不错的:


总交易量金额达到了 29.4 亿美金,其中 74.9% 来自于老牌项目 Maestro,12.3% 来自于昔日龙头 Unibot,10.3% 来自于新晋顶流 Banana Gun,2.3% 来自于 DC Bot Alphaman,剩下约 0.2% 来自其他的项目。



这里需要注意,Dune 看板中并没有直接的 Maestro 交易量数据,不同于已经发了币的 Unibot 和 Banana Gun,Maestro 并无法从代币交易税中获利,因此其所有收入都是来自于 1% 的交易服务费,而仅仅依靠交易服务,其至今的累积收入已经达到了 13,495 ETH(约 2200 万美金),由此可以计算出其历史总交易金额。


从代币市值来看,Unibot 在 Banana Gun 出现之前一直霸占着市场上超过 90% 甚至 95% 的市值,一时风头无两,最高曾达 2 亿美金市值。直到 9 月 14 日 Banana Gun 的代币发行,其凭借着更低的手续费、相似的用户体验以及极高的社交热度,迅速的抢夺市场份额,成为新王。


目前 Trading Bot 赛道代币总市值为 1.37 亿美金,其中 Banana Gun 占 57.3%,Unibot 占 38.4%,两者共占据了市场 95.7% 的总市值。



从用户数方面来看,3 家头部 bots 过去近一个月的平均 DAU 总数为 5,651 个地址,其中新晋王者 Banana Gun 和老牌 OG Maestro 的用户量不相上下,每日都在 2000 地址左右,Unibot 则相对较为稳定每日 1000 地址上下,但都随着近段时间土狗市场的转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整体而言,以 Web3 产品的角度来看,Trading Bot 无论是在盈利数据还是用户数据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即便是在交易较为冷清的现在,头部 3 个项目基本也有较为稳定的过千的用户,虽然当中必然充斥着不少机器人脚本,但从项目的角度来看依旧具有价值,目前最为老牌且为数不多没有发币的 Maestro,仅靠服务费仍能拥有约 40 ~ 80 ETH/ 的日收入。


Trading Bot 商业模式解析


既然聊到了收入,那么就来简单的拆解一下 Trading Bot 商业模式,实际上无论是 TG Bot 还是 Discord Bot 基本在目前阶段都差不多:


产品功能


从产品功能上来看,主要分为买入、卖出以及交易辅助。


  • 买入

买入部分最为核心的就是 代币狙击 功能,狙击通常会有 3 种方法,一种是抢零块(First Bundle Sniping),通过监测该代币第一笔交易发生后,以贿赂矿工的方式将自己的交易提前打包进第一个区块内,实现狙击,是最普遍的狙击方式,成功率完全取决于给多少钱;

而另外两种则是方法狙击(Method Sniping)和流动性狙击(Liquidity Sniping),分别是监测合约中的特定 Function(如开启交易)或是添加流动性的行为来完成狙击,这两种都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区块链技术知识,且会因一些代币合约中的特殊设置而失败。

买入部分另外两个相对重要的功能则是 ** 链上跟单(Copy Trade)** 和 预售狙击(Presales Sniping),链上跟单指的是监测特定钱包的交易活动并进行复制。预售狙击目前普遍都仅支持 Pinksales 平台上的预售,指的是对一些热门代币预售,可以用具有白名单的地址进行抢购。

Banana Gun 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买入功能就是限税单(Tax Limit Orders),即仅当买入或卖出税达到目标位置后方触发买入行为。

  • 卖出

卖出部分则相对简单,主要包括限价单(Limit Orders)、移动止损(Trailing SL)和黑名单抢跑(Transfer on Blacklist)。

  • 交易辅助

这也是相对通用常见的功能,包括私有节点、防 MEV 攻击、貔貅盘检测等,主要在于加速交易速度以及降低交易损失。


以下是笔者使用 3 个主流产品后进行的功能对比:



综合体验下来,Maestro 功能最为全面,基本该有的都有,且有自己的 Call Channel 并能直接在 Call Channel 中进行各种操作,系统性非常强;Unibot 的操作最清晰有条理,非常适合新手小白,每一步都能找到详细的指引,用起来很顺手,且可以直接跟网页端的 UnibotX 联动;Banana Gun 则是最简单粗暴,最核心的功能都有,就是主打一个便宜。


收入来源


首先 Trading Bot 共同的收入来源都是 交易手续费,从上图可以看到,普遍的费率都在 0.5% ~ 1% 之间,其他的 Bots 也都差不多。


而不同的部分则分为发币项目和未发币项目。


  • 发币项目

对于发币项目而言,其另外的收入来源则是项目代币的交易税,以及代币解锁。

以 Banana Gun 为例,其团队占有 10% 的代币份额,其中一半锁 2 年,一半锁 8 年,均是 3 年的线性解锁,这个部分看着其实短期内赚不了多少钱;但其代币还有着 4% 的双边交易税,其中 2 % 分给代币持有者,1% 进国库,剩下 1% 分给团队,截止至 10 月 9 日,这半个月多的时间内团队部分的分成便达到了 166 ETH(约 27 万美金)。

而体量更为庞大的 Unibot,以同样的比例结构下,在过去 3 个多月内仅团队分成便获得 2,667 ETH(约 434 万美金)的收入。

从整体收入构成来看,普遍代币交易税的占比会占到 5~6 成以上,成为项目的主要收入来源。

而代币的用途主要有三种,权益等级、手续费折扣 和 收入分成。不同的项目方会进行不同的组合,但普遍的以收入分成为核心,像 Banana Gun 的代币持有者,除了享受分成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权益。

  • 未发币项目

而未发币项目,则是通过 订阅费 作为另外的收入图鉴。订阅费分为两类,一种是 门槛型订阅费,如 Alphaman、abot,只有付费用户能够使用 Bot 的功能,但这类 Bot 往往会不收交易手续费;另一种则是 增值型订阅费,如 Maestro,在收交易手续费的同时,给予用户更多的使用额度和额外的工具。


从数据上来看,后者的表现毫无疑问会更好一些,一方面门槛型的费用会大幅降低新用户的转化率,另一方面,土狗币的交易普遍相对高频,交易手续费带来的收入往往会比预想中的要高。


TG Bot 将向何去


整体而言,TG Bots 更像是 Inten-centric 趋势中,一个过渡阶段的产物,其足够的轻便、高效,背靠着 Telegram 生态还具有一定的社交传播潜质。


但同样的,其产品呈现的完整度始终会不如一个封装好的应用,所以可以看到,在目前最主要的交易领域,走出了两种不同的路线。


一种是与 AI 结合,通过融合以 GPT 为首的 LLM 去丰富 Inten-centric 的其他场景,尝试构建出类似 Crypto AI Agent 的 Chatbots,典型的便是 Chain GPT、PAAL AI 等项目。


而另一种则更加的实际,单纯的围绕交易,将产品体验通过移动端和网页端的 APP 进行补全,深化在交易方面的各种功能,未来或能通过 AA 去呈现更好的钱包体验,最具代表的便是 Unibot,而 AI 方向的 PAAL AI 实际上也在开发自己的移动端应用。


所以可以发现,TG bots 从其底层的逻辑来看就与 Intent-centric 走的非常的近,而 intent-centric 究其本质其实是一个在 Web2 世界中寻常到都没有专有名词的理念(最接近的可能是以用户为中心),但由于目前区块链应用的整体发展还相较稚嫩,许多交互的操作繁琐,意味着其必然会走向一个更为简化和精炼的阶段。因此与其说 Intent-centric 是一个概念,其更像是一个既定的趋势和方向,而 Bots 将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呈现形式。


同时,背靠 Telegram 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交生态,相信即便在 Intent-centric 已然成熟的未来,TG Bots 也不会消逝,而是承载着特定垂类模块以及社交入口的功能,依靠着 Telegram 生态的开放性,实现区块链去中心化生态的可组合性。

评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站点声明: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币门户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所提供的资讯仅代表投稿用户的个人观点,与币门户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

Powered By 币门户 © 2019-202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QQ E-mail   客服QQ:1117-0303

友情链接: 金色财经